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基层动态
丝路同源·研学共行——泰州姜堰与河西五市青少年共启文化传承之旅
  • 信息来源:市民宗局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8-05 09:42
  • 浏览次数:

7月29日至8月2日,“丝路信使”牵线,江苏甘肃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成功举行,来自泰州姜堰与甘肃河西五市的200余名各族青少年踏上河西走廊,开启为期五天的文化探索与交流实践活动。

一、重走千年古道:探索地理长廊中的交融密码

河西走廊作为古代中国农耕文化、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,中原通往西域的黄金通道,誉为丝绸之路的“黄金段”,每一处都镌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。此次研学的足迹遍布河西走廊的文化地标,在敦煌文化地标——莫高窟,千年壁画以斑斓色彩诉说多民族艺术交融史;驻足敦煌市博物馆,文物古迹与边塞诗文印证这条“文明大动脉”的辉煌。鸣沙山月牙泉,在风沙吟唱的沙漠奇观中,让各族青少年触摸“沙泉共生”的自然哲学,感悟丝路上人与自然共生的千年智慧。“当江南水乡的少年遇见大漠孤烟,丝路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名词,而是脚下真实的团结基因”,一位姜堰学子在日记中写道。

二、共绘民族画卷:从历史融合到现实守望

研学团队深入民族融合实践一线,让“四个与共”价值理念扎根心田。在肃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馆,各族青少年观看戍边垦荒实物、民族协作档案,倾听各民族守望相助故事,沉浸式感悟“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”的深意。在阿坦拉扎布民族体育研学旅行基地,各族青少年亲身体验射箭、摔跤等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,深入了解这些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、礼仪规范,体会其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。肃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,各族青少年体验蒙古族服饰、风俗、礼仪等非遗项目,以文化共赏诠释“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”的价值理念,通过传统文化架起了各民族连心桥。

三、播种团结力量:跨区域点亮共同体未来

本次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形成三大价值支点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实景教学,让抽象理论化为可感可知的具体实践。建立跨地域对话平台,“丝路青年说”交流会上,汉、蒙古、哈萨克等民族青少年以小组形式,研讨共商“如何深化交往交流交融”,形成10余份创意提案。健全长效协作新模式,活动构建起泰州姜堰与河西走廊青少年互动机制,计划将邀请河西五市各族青少年来姜参观“溱湖文韵 民族共融”旅游促“三交”全国试点项目,未来两地还将构建“线上研学平台”,让团结之树常青。

正如带队教师所言:“当他们亲手触碰历史的年轮,共同描绘未来的画卷,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如月牙泉水般浸润心田。”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证明,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古道,更是永远流淌的“团结之河”,它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,正由新时代青少年携手续写壮阔新篇!





分享到